番禺区中医院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始创于1958年,地处番禺市桥城区中心,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是一所服务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广州市急救医疗网络(120)单位、广东省中医名院建设单位,是“广东省中医医院文化影响力前十强单位”,在广东省区、县级中医院文化影响力排名中位列第一。此外,医院还与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协作成立脑病治疗中心,与南方医科大学—华银医学检验中心协作成立病理科。2015年初,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中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番禺中医院军民共建医院相继挂牌,进一步加强我院与外部资源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2015年,年门急诊量101万人次,出院人次16871人次,现有编制床位数600张,实际开放床位641张。在番禺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番禺区人民医院旧址于2009年底划归番禺区中医院,医院占地面积增加了六倍,扩大到30555.3平方米。医院改扩建项目分为近期和中远期规划,目前重点开展近期规划建设(东院区改造),近期规划建设以800张病床的规模进行立项,总建筑面积约103459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34亿元。中远期规划正在做规划控制工作。
一、特色优势
医院坚持走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坚持继承与创新发展,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医疗、康复、保健中的特色优势,逐步形成以骨伤科等重点专科带动医院各学科全面综合发展的医疗格局。逐步从“大专科、小综合”向“强专科、大综合”的方向转型发展。
目前,全院共有14个科室制定了36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手术科室也制定了优势病种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在门诊部、住院部分别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中医综合治疗室等,进一步将中医药特色服务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效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在凸显中医药特点的同时,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内、外、妇、儿、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目前也形成了综合发展、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二、优秀的人才队伍
医院现有员工1096人,医药技护人员829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学历81人,博士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99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40人。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6人,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共15人。
三、先进的医疗设备
医院医疗设备总值1亿多元,拥有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菲利浦多排螺旋CT机、美国膺视酷眼准分子激光系统、西门子直接数字化成像系统(DR机)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近两年,医院共投入100万元建设膏方调剂室及购买“治未病”相关设备。
四、健全的学科设置
医院科室设置齐全,其中包括:
•临床科室19个: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推拿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康复科、治未病科、麻醉科、体检科、口腔科。
•医技科室8个:药学部、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营养科、功能检查科。
骨伤科现有七个病区,在番禺区骨伤科病人收治量最大,是目前广州南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骨伤科。除了能够开展各类骨科手术之外,骨伤科还利用中医特色,开展各类骨折和脱臼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通络止痛方”热喷治疗软组织损伤、小针刀、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此外,还利用中药封包、中药方剂、耳穴贴、中药湿敷、穴位放血等,帮助患者解决术前、术中、术后出现便秘、发烧、失眠、血瘀症等问题,深受患者的欢迎。骨伤科还拥有多个中医特色自制剂,如伤科消痛酒、软伤消痛散、骨科外洗剂、四黄散、四黄膏、双柏膏、复方田七止痛片、生肌软膏等,有效为患者解除各种病症。除了中医药特色突出之外,骨伤科在番禺地区是分科最细的专科,设有脊柱专科、关节专科、创伤科、手足外科。目前在各种复杂骨折内固定,复杂关节置换及翻修术、关节畸形翻修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脊柱非融合技术、脊柱畸形矫治、脊柱微创技术,高危脊柱脊髓伤病救治、骨与关节软骨、交叉韧带、半月板关节镜下诊治,断肢断指再植术、游离皮瓣移植术、四肢骨髓炎、骨不连、骨缺损等方面技术力量雄厚。其中,断肢断指再植术、游离皮瓣移植术等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脑病科大量运用中药、中成药,配合针灸、理疗、按摩推拿等中医康复手法,以治疗脑血管疾病为主,并开展多种脑病科疾病如眩晕、头痛、郁证等治疗。除了常见的头痛、眩晕、失眠、意识障碍、各种不明神经痛或原因不明的疼痛等常见病多发病之外,区中医院脑病科对各种脑病疑难杂症,如脑血管病(中风)、头痛、眩晕,神经变性病(帕金森病、小脑萎缩、痴呆等)、癫痫、睡眠障碍、神经免疫病(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和颅内感染等多种疾病都具有较先进的诊疗技术,已经成功治愈多例危重患者和复杂病例。在各种原发性头痛的诊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各种疼痛疾患,特别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方面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针灸科以中医传统的刺法、灸法、推拿、中药为主,结合近现代针灸方法(如电针、头皮针、耳穴、针刀、平衡针、腹针、岭南陈氏飞针、热敏灸、施氏砭术综合疗法、刺血疗法等)及康复理疗技术在广州地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具有丰富的中西医临床经验,以内服中药联合外治为主要特点,辨证与辩病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疗效显著。养治相结,通过中医护理,食疗宣教,提高患者自我养生保健能力,增强体质。
眼科在广州南部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量连续多年位居番禺区第一。
五、科研与教学
科教工作坚持医疗、教学、科研及成果应用紧密结合,以科研项目、学科建设带动全院科教工作不断前进,形成了医、教、研协调发展的格局。
承担香港中医学术促进会会立中国中医推拿针灸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海南医学院、江西九江学院、湖南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增城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医药技护学生教学、实习任务。目前有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师1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已招收广州中医药大学全日制中医硕士研究生9名。
近年,医院获省级科研课题立项13项,市级科研课题立项7项,区级科研课题立项18项。
六、医院文化
医院核心价值观:大医精诚、以人为本
院训:传承、创新、精诚、仁和
办院宗旨:精中医、强西医,突出专科特色,全面综合发展。病人信任、员工爱戴、同行尊重、社会认可。
院歌:《做百姓康宁的依靠》
七、医院荣誉
医院被评为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骨伤科被评为国家重点专科协作单位、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广州市“1357”工程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脑病科被评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心血管科是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针灸科被评为广州市名科;脾胃病科是广州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护理部被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2012年,医院外二区、内一区获广东省中医系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称号,针灸科获“广东省护理特色优秀科室”称号。2015年1月,正式挂牌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中医院和广州军区总医院番禺中医院军民共建医院。
多年来,医院在各级组织的文体比赛中获奖累累。其中,音乐剧《今天我休息》,代表番禺区卫生局参加广州市卫生系统第四届文化艺术节“走进提灯女神的世界”文艺节目比赛获第一名;参加番禺区卫生系统男子篮球比赛连续五届获得冠军等等。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桥东路65号、93号
途径公交车:番禺4路、番禺6路、番禺8路、番禺10路、番禺12路、番禺5路、番禺13路。
地铁:地铁3号线【市桥站】出站后可转5路、8路、13路公交车到达;地铁3号线【番禺广场站】出站后可转6路公交车到达。